
律师解析: 对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可以通过仲裁或者诉讼来解决。仲裁是指由专门机构仲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协议或者法律规定来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仲裁即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同意将纠纷提交中立第三方进行类似法院审判的程序并作出裁决的程序。具体程序是:双方当事人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仲裁协议的形式多样,可以是纠纷发生前作为双方合同组成部分的仲裁条款,也可以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单独的仲裁协议,有的仲裁机构还承认应诉管辖,也即是一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方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有效答辩意见的,仲裁庭对申请仲裁事项也具有管辖权。申请选定的仲裁机构仲裁并提交仲裁请求书,对方当事人也需相应提交仲裁答辩书。庭前会议。仲裁庭召开庭前会议,要求双方当事人陈述观点等,总结听审要点。听审。双方当事人围绕争议的关键事实展开辩论,专家等证人都可以出庭解释相关问题。作出裁决并送达。仲裁程序规则可以由双方当事人选择,当事人没有确定的,一般使用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各个仲裁机构一般都有本机构的仲裁规则,规定本机构的仲裁程序,不过仲裁规则要受到国家仲裁法律的规制。诉讼是指当事人通过法律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知识产权侵权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赔偿责任一般包括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刑事责任一般包括盗窃、破坏、毁损、侵占、侵犯隐私等。知识产权诉讼一般的流程如下:1、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民事起诉状;2、人民法院受理并立案后,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3、人民法院在开庭前三日内通知;4、开庭时,按照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的程序进行;5、宣判。但是要注意,达成仲裁协议的话,法院将不会再受理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第五条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第一百二十八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131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