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律来帮
商家名称:
律来帮
商家认证:
VIP会员
手机号码:
18365284851
添加微信:
18365284851
温馨提示:
请说在创想鸟看到,优惠更多

在我们的法言法语中,有一个颇为眼熟的固定语句在反复不断地使用着,这就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喜欢阅读法律的人能够在很多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票据法等)中时常看到这个语句。例如,公司法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有23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出现了19次,其中有的一个条文之中就出现两次;证券法中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有36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出现了16次;保险法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有15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出现了10次。不仅在法律中,就是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甚至是地方法规中,也能反复看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语句。例如,国务院《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第九条、中国人民银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二条、《北京市公园条例》第五十四条,都规定某些相关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此看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语句肯定具有某种魔力,以至于成了立法者的偏好用语,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那些法律的性质、宗旨与位阶均有不同,而这个语句却能以一成不变的面孔反复跻身于法律条款当中。

在物权法草案公布以后,一些见诸报端的意见认为物权法规定了刑事责任,所指的就是物权法草案有5个条款直接用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语句。本来,对于物权法草案中刑事责任的规定,可从物权法应否规定刑事责任和如何设计刑事责任条款两个层面展开讨论,但是依照现行的立法习惯,在物权法中规定刑事责任制度,少不了要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语句。所以,只要深究一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立法技术上的意义,就能有助于我们理解物权法草案规定刑事责任制度的初衷与效果。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语句在语法上当无错误,否则慎重如物权法草案起草者决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语句。但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立法习惯用语,在立法上是否真的像其频繁出现的那样有重要意义,却是一个值得仔细分析的问题。

法律条文中的语句表示法律规范的内容,每一法律规范都应当有适用上的意义。然而,对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表示的规范内容,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其在法律适用上的意义何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语句中的“依法”,究竟“依”的是什么“法”,就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的“依法”,不是依据含有这个语句的条款所在的法。根据立法法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有关犯罪和刑罚的事项只能以法律规定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均不得规定有关犯罪和刑罚的事项。所以,对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中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们并不能当真,并不能将其作为有关刑事责任的规定来对待,否则,这些规定已经违法在先了,而违法在先的法律规范是不能适用的。即使那些条款中载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也不能被包括在该语句中“依法”一词所指的法律范围内。例如,在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和票据法等法律中,那些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中均不包括刑事罚则的内容,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即使违反这些条款构成犯罪的,实际上也不能依据这些条款追究刑事责任,因为这些条款并没有规定对违反该条款的犯罪行为应当处以罚金还是拘役或者判几年有期徒刑。可见,公司法规定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不能依据公司法追究刑事责任;证券法规定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也不能依据证券法追究刑事责任。那些包含“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语句的条款,不过是一些“稻草人条款”,看起来挺吓人,实际上不具有适用上的意义。

细读物权法草案中有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同样会感到法律条文中稻草人摇晃的影子。这是因为,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作为物权法中刑事责任制度的规范内容,即使违反物权法构成犯罪的,也不能依据物权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物权法草案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侵害物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侵害物权的行为方式可是有多种多样,盗窃、抢劫、抢夺、侵占等莫不如是,其社会危害性也各有不同,出现侵害物权的犯罪行为时,岂能根据物权法这一笼而统之的条款追究刑事责任?草案第二十四条规定,虚假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十八条规定,违法拆迁、征收造成私人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十一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以无偿或以低价折股、低价出售等手段将国有财产、集体财产转让,造成国有财产、集体财产流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十二条规定,主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破产或严重亏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些条款虽然罪状明晰,但却均无罚则内容,对于这些条款规定的犯罪行为,并不能适用这些条款追究刑事责任。可见,物权法草案对刑事责任制度的规定是不恰当、不完整的, 要么罪状笼统,要么缺乏罚则,完全没有适用上的功能。所以,物权法仅仅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物权法要规定刑事责任制度,就要规定出可以有效适用的刑事责任制度,起码做到罪状明确、罚则系统。但物权法果真如此规定刑事责任制度,肯定会导致物权立法上的民刑合一,这可能是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结果。

有 一个可以被接受的解释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语句中的“依法”,是指依据刑法,也就是说,虽然一些法律或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规定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违反这些法律或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构成犯罪时,并不直接依据这些法律或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追究刑事责任,而是要依据刑法中的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问题是:既然刑法有相关规定,那么只需严格实施刑法即可,何必在那些刑法之外的法律制度中动辄来上一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难道不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写进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制度中,刑法就不能有效实施了吗?对于刑法之外的法律制度,即使条款中没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个语句,违反该法律制度构成犯罪触犯刑法的,也须照样依据刑法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刑法无相关规定,即使条款中一再申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也是具文。就拿物权法来说,即使物权法草案尚未成为法律,在发生盗窃、抢劫、抢夺、侵占等侵害物权的犯罪时,只要罪犯能被抓到,不是照样被追究刑事责任?可以想见,将来物权法出台时,即使没有诸如“侵害物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之类的规定,也丝毫不会影响刑法的实施,当然也丝毫不会影响对物权的刑法保护,对那些侵害物权的窃贼强盗们,照样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page]

如果以立法效能为判断标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几乎就是一句废话,可偏偏许多法律包括物权法草案却喜好频频使用这句废话。有观点认为,在法律条文中不断出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语句,可以提高法律的严肃性,强调违法后果的严重性,有助于法律的实施。其实这是一个没有根据的观点。法律的实施自有其机制,民法有民法的实施机制,刑法有刑法的实施机制。在民法中反复填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既不能增加刑法的实施效果,因为这一语句不能成为刑法实施的依据;也不能增加民法的实施效果,因为指望作为最终保障的刑法实施效果并没有因此增加。也有的观点认为,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写进条款中,是一个即使无益却也无害的立法习惯。但笔者认为,立法上偶尔使用一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语句,确属无害;但使用这一语句成为立法习惯时,其害则非浅。其一,频频使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表明立法活动中存在严重的刑罚崇拜,以为只有到处施以刑罚才能确保各种法律的实施,只有靠刑法才能最终形成整个社会的法律秩序。其二,频频使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反映出立法态度的轻率与焦躁,立法时不深入分析研究法律的规范功能与实施机制,以为只要反复使用类似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立法语句,其所制定的法律制度就会得到严格遵守和有效实施,其立法所针对的社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三,频频使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使得我们的法律用语显得戾气浓厚,不分法律制度的性质、宗旨与适用范围,动辄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类的威吓语句示人。

立法也有其自己的文化,立法上的习惯用语折射出立法文化的品位。频繁使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实质是社会上某种标语文化在立法活动中的反映,实际上并不能提高法律的威信与效用,反倒会影响法律制度的内部协调和外在形象,降低立法文化的品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语句,在我们的法律文本中已经过于滥用了,连物权法草案也反复使用这一语句的事实,就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不管是民商法还是经济法、行政法、社会法,当不管是法律还是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甚至乡规民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语句都从中频频出现时,我们会感受到法律文本中充满了不必要的暴戾之气和焦躁之风,假以时日就会感染这种法律气息的潜移默化。因此,实在是有必要从法律文本中清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的语句,物权法草案中也最好不要再使用这样的语句。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的法律清正允和,有助于我们的立法文化卓然大气,就是从节约字纸这一点上也是不无益处的。

消息提醒:福州的白女士添加了微信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360608.html

(0)
上一篇 2025年2月10日 15:32:50
下一篇 2025年2月10日 15:33:06

相关推荐

  • 阿里性侵案宣判!一审判决书全面复盘案件真相

    6月22日,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张某因强制猥亵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曾经深陷“罗生门”的案情有了更清晰的图景,据一审判决书显示,法院经审理认定,被告人张某违背妇女意志,趁周某醉酒之机实施猥亵,构成强制猥亵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该案自去年7月案发以来,包括周某和两位涉案人外,家属、律师轮番在社交媒体发声,一时之间舆论高涨,各方意见…

    2025年2月11日
    1100
  • 辩护权的种类及规定都有哪些?

    辩护权的种类及规定都有哪些?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方式有:被告人自行辩护、被告人委托律师及其他辩护人辩护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具体选择什么样的辩护方式要根据被告人自身的要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接下来,普法网小编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辩护权吧。 一、辩护权的种类 1、自行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辩护。 2、委托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与法律允许的人…

    2025年2月11日
    900
  • 刑事赔偿协议之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协议私下解决撰写

    刑事赔偿协议之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协议私下解决撰写方式?可以写协议赔偿,解决的是民事责任,国家不干涉,随意怎么写都可以。但是刑事责任是有国家主动追究,双方无权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接下来,普法网小编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吧。 因履行民事执行和解协议所产生的争议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但法院在民事案件审理中,对和解协议的性质及法律关系的认定仍不能脱离原执行依据的内…

    2025年2月11日
    1000
  • 刑事赔偿协议:交通事故民事赔偿协议书撰写

    刑事赔偿协议有哪些?根据国家赔偿法以及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刑事赔偿工作实际,对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赔偿请求人因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而申请国家赔偿,具备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情形的,属于本解释规定的刑事赔偿范围。 第二条 解除、撤销拘留或…

    2025年2月11日
    900
  • 无罪辩护是什么(无罪辩护的条件是什么)

    一、无罪辩护是什么 无罪辩护是指被告人和其代理律师在庭审中为被告人作无罪的辩解,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公诉人得到法院支持,被告人被判决有罪。一个是被告人胜诉被判决无罪。但是,由于一般进行公诉的案件在证据力方面被告人很难翻盘胜诉,如果一味作无罪辩护,实际上对被告人是相当不利的。所以,实践中律师在看完案件卷宗后,会劝说被告人做有罪辩护。有罪辩护是指被告人及其律师在…

    2025年2月11日
    1000
  • 无罪辩护书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无罪辩护的意思是说,律师在对被告方(或者犯罪嫌疑人)作辩护时,提出一些对被告有利的证据,以此进行辩护说明被告没有罪。但无罪辩护不成立,因是夫妻,且因他提出离婚引起,具有法定义务.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那无罪辩护书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无罪辩护书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1,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和其辩护人(由被告人决定,辩护人只能提供法律建议或意见)根据案情可以作有罪或…

    2025年2月11日
    900
  •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需要达到什么条件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规定是诈骗的财产达到数额较大的情况就可以对此立案处理了,这是根据我国《刑法》266条所做出的规定。我们国家法律还有相关的司法解释当中,对数额较大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达到3000元以上。关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的问题,下面由知芒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的规定具体如下: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

    刑事辩护 2025年2月11日
    900
  • 民法典: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以来生效,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行为人未经法律规定或者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以来生效,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未经对方同意,行为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根…

    2025年2月11日
    1000
  • 刑事辩护:不收费的法律咨询!

    刑事辩护:不收费的法律咨询! 目前,北京市海淀区律师咨询后到法院起诉各地律师接手离婚案件收费不一经济不发达地区律师起价一般为500元至1000元;经济发达地区,兴宁法律咨询网如帮助我们解除内心的烦恼,解决现实纠纷他工作效率高,收费合理,是谱的好律师!16、夫妻财产协议纠纷法律依据《民事案件案由规定》2、婚姻家庭纠纷10、婚约财产纠纷11、离婚纠纷专业婚姻律师…

    2025年2月11日
    1000
  • 承诺书有没有法律效力?

    承诺书有没有法律效力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债务承诺书效力吗?需要阅读承诺书的内容正常情况下是有效的王进律师等四位律师立即提问,已回答查看更多咨询,您可能感兴趣欠夫妻之间的债务担保有法律效力吗?简介:具有法律效力只要夫妻双方协商,开封欠款不还案的律师在哪里找到认定债务为个人债务的地方 夫妻之间的债务担保首先要求双方明确承诺自己的个人债务或已经承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2025年2月11日
    900
  • 打官司千万不要找法律援助?

    对于像我这样没有文化的农民工来说,原本以为打官司是一件大事出乎意料的是,在申请了法律援助后,所有的困难都由援助律师安排,没收了我一分钱,必须赞扬法律援助年底年初,受援人员李大哥通过法律援助,得到了应得的赔偿,却一心一意事实上,一开始,我的法律援助对象是一些特殊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等,他们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侵犯后来转型为农民工法律援助专职公益律…

    2025年2月11日
    1000
  • 打人轻伤法律怎么判赔多少钱合适?

    打人轻伤法律怎么判赔多少钱合适?警方报告了唐山殴打事件的最新情况,报告提到唐山殴打案两人轻伤两人轻伤,许多网民对此非常困惑,为什么看起来很严重,但只是轻伤或轻伤?关于这一点,法律上的轻伤、轻伤可能与普通人的理解大不相同根据法律规定,只要伤情达到轻伤(二级)以上,打人者就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不能达到轻伤(二级),可能只是行政处罚因此,是否足否足以成为刑事责任的关…

    2025年2月11日
    1100
  • 法律的含义是什么(法律的逻辑是怎样的)

    法律的含义是什么?福斯特法官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被告的行为只违反了法律规定的字面意义,法院不能根据法律规定的字面意义适用法律规定,而应根据立法的目的解释法律规定扩展解释和限缩解释扩展解释是指当法律规定的字面意义过于狭窄,不足以表达立法意图和反映社会需要时,法律规定比其文本意义更宽的解释限缩解释是指当法律规定的字面意义明显超过立法意图或社会实际需要时,法律规…

    2025年2月11日
    800
  • 法律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依法治国?

    法律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依法治国?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反映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和社会活动全部依法进行中国法治建设没有尽头,法律要在时代进程中与时俱进,去粗存精在新…

    2025年2月11日
    700
  • 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是什么?

    湾台湾省现行宪法全文台湾省法律法规数据库台湾省刑法100条聘谷歌,台湾有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包含所有法律文本或者翻墙,中华民国交通部提供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律论文、裁判文件、律师黄页、法治动态、司法考试资料、法书、法律书刊、法律书籍摘录、优秀介绍、出版社介绍等资料努力提高备案审查能力目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建息平台和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备案审查工作正…

    2025年2月11日
    10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